菩提達摩(梵文:बोधिधर्म, Bodhidharma),又作菩提達磨,簡稱達摩,,南北朝時人,佛教中國禪宗初代
禪宗東土初祖 菩提達磨祖師
「吾本來茲土,傳法救迷情;一華開五葉,結果自然成。」
祖心即佛心
「亦不睹惡而生嫌,亦不觀善而勤措,亦不捨智而近愚,亦不拋迷而就悟。達大道兮過量,通佛心兮出度,不與凡聖同躔,超然名之曰祖。」
祖師之所以稱為祖師,並非強冠以美名,而是其來有自,必是以德立名、因名昭德的。凡夫眾生總在分別之中過日子……,這是美的,那是醜的;這是美味的,那是難以下嚥的;這個人勤修善法,那個人屢造惡業;這麼做會飛黃騰達,那麼做將窮困潦倒……。心中如此多的分別,可是善分別否?非也!一切皆只是我執在膨脹、作祟罷了。真正的心是包含太虛,森羅萬象具該其中;真正的心是朗然晃耀,十方古今無不照徹;真正的心是惺惺寂寂,既覺、既正、既淨;真正的心是「上與十方諸佛同一慈力,下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」。這就是祖師的心!且讓我們至誠習學達磨祖師的不與凡聖同躔及其超然……。
「亦不睹惡而生嫌,亦不觀善而勤措,亦不捨智而近愚,亦不拋迷而就悟。達大道兮過量,通佛心兮出度,不與凡聖同躔,超然名之曰祖。」
祖師之所以稱為祖師,並非強冠以美名,而是其來有自,必是以德立名、因名昭德的。凡夫眾生總在分別之中過日子……,這是美的,那是醜的;這是美味的,那是難以下嚥的;這個人勤修善法,那個人屢造惡業;這麼做會飛黃騰達,那麼做將窮困潦倒……。心中如此多的分別,可是善分別否?非也!一切皆只是我執在膨脹、作祟罷了。真正的心是包含太虛,森羅萬象具該其中;真正的心是朗然晃耀,十方古今無不照徹;真正的心是惺惺寂寂,既覺、既正、既淨;真正的心是「上與十方諸佛同一慈力,下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」。這就是祖師的心!且讓我們至誠習學達磨祖師的不與凡聖同躔及其超然……。
菩提多羅
環眼碧睛、虯髯闊額的菩提達磨大師,原名菩提多羅,是南天竺香至王的三王子。香至王一向尊崇佛教,因此舉國上下多信奉佛法,佛法在此可謂興盛至極。一日,禪宗祖師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行化至南天竺,香至王便供養尊者一顆無價寶珠。
般若多羅尊者獲得此明珠時,便藉機考驗香至王三位王子之智慧、根機深淺。尊者問道:「我手中的寶珠可說是至圓至明,請問諸位王子,是否有其他寶物能勝過它呢?」大王子、二王子皆答:「吾父供養尊者之寶珠為七寶中最尊貴者,是沒有其他寶物可與之匹敵的。」然而三王子菩提多羅此時卻輕輕地說道:「於一切寶物之中,法寶最為至高無上;於眾光之中,智光最為無與倫比;而於諸明之中,心明才是真正的明亮無比。尊者的寶珠雖能散發出無限光明,卻不是它自己能照鑒一切,而是必須假借吾人心中的智慧,才能辨識它的光芒。眾生的心中亦同樣本來即具足此寶珠,只要能循道而行,回歸咎竟真地,自心中的法寶就能立刻顯現。」般若多羅尊者聽到三王子充滿智慧的一番話,心中深知他堪為法器,將來必是佛門龍象,然而得度的時節因緣尚未具足,因此暫且沉默,未發一言。直至香至王過世後,三王子即立刻追隨尊者出家學道。
一日,尊者對菩提多羅說道:「你於佛法已臻通達無礙之境界。而『達磨』,有通達廣大的涵義,因此你應更名為達磨才是。」自此開始,達磨大師恭稟尊者的甚深教導,並於左右服侍長達四十年之久,心中不敢稍有懈怠。待般若多羅尊者入滅之際,便傳授衣缽予達磨大師,並說道:「昔日釋迦如來以正法眼藏咐囑摩訶迦葉,如是展轉乃至於我。如今我再將此重任咐囑於你,但願你能荷擔如來大法,弘揚不輟。聽我說一偈:『心地生諸種,因事復生理。果滿菩提圓,花開世界起。』」至此,禪宗歷代傳承至菩提達磨是為西天二十八祖。
達磨大師得法後,請示尊者應當往何地弘傳佛法。尊者提示他:「先於本國弘化,待六十七年後再往中國設大法藥,接引上根。」達磨祖師在印度普施法雨,大振禪風,足跡遍歷南天竺,聲譽如日中天,貫滿五印度,遠近學者無不從之受教,廣度無量眾生。
環眼碧睛、虯髯闊額的菩提達磨大師,原名菩提多羅,是南天竺香至王的三王子。香至王一向尊崇佛教,因此舉國上下多信奉佛法,佛法在此可謂興盛至極。一日,禪宗祖師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行化至南天竺,香至王便供養尊者一顆無價寶珠。
般若多羅尊者獲得此明珠時,便藉機考驗香至王三位王子之智慧、根機深淺。尊者問道:「我手中的寶珠可說是至圓至明,請問諸位王子,是否有其他寶物能勝過它呢?」大王子、二王子皆答:「吾父供養尊者之寶珠為七寶中最尊貴者,是沒有其他寶物可與之匹敵的。」然而三王子菩提多羅此時卻輕輕地說道:「於一切寶物之中,法寶最為至高無上;於眾光之中,智光最為無與倫比;而於諸明之中,心明才是真正的明亮無比。尊者的寶珠雖能散發出無限光明,卻不是它自己能照鑒一切,而是必須假借吾人心中的智慧,才能辨識它的光芒。眾生的心中亦同樣本來即具足此寶珠,只要能循道而行,回歸咎竟真地,自心中的法寶就能立刻顯現。」般若多羅尊者聽到三王子充滿智慧的一番話,心中深知他堪為法器,將來必是佛門龍象,然而得度的時節因緣尚未具足,因此暫且沉默,未發一言。直至香至王過世後,三王子即立刻追隨尊者出家學道。
一日,尊者對菩提多羅說道:「你於佛法已臻通達無礙之境界。而『達磨』,有通達廣大的涵義,因此你應更名為達磨才是。」自此開始,達磨大師恭稟尊者的甚深教導,並於左右服侍長達四十年之久,心中不敢稍有懈怠。待般若多羅尊者入滅之際,便傳授衣缽予達磨大師,並說道:「昔日釋迦如來以正法眼藏咐囑摩訶迦葉,如是展轉乃至於我。如今我再將此重任咐囑於你,但願你能荷擔如來大法,弘揚不輟。聽我說一偈:『心地生諸種,因事復生理。果滿菩提圓,花開世界起。』」至此,禪宗歷代傳承至菩提達磨是為西天二十八祖。
達磨大師得法後,請示尊者應當往何地弘傳佛法。尊者提示他:「先於本國弘化,待六十七年後再往中國設大法藥,接引上根。」達磨祖師在印度普施法雨,大振禪風,足跡遍歷南天竺,聲譽如日中天,貫滿五印度,遠近學者無不從之受教,廣度無量眾生。
行化東土
是到了將般若智慧之燈轉照中國的時候了。達磨祖師以逾百之齡遠渡重洋,歷經三番寒暑,於梁武帝普通年間抵達中國南海(即今日之廣州)。此時,虔信佛法的梁武帝聽說達磨祖師親臨中土教化之訊,便毫不遲疑地立刻派遣使者迎請祖師至金陵。
武帝一見祖師,便迫不及待地問:「朕自從登基以來,積極地興造了無數塔寺,印製了諸多經典,而且所供養的僧尼也不可計數。請尊者說說看,我的功德有多大呢?」武帝一心期盼能聽到一席讚歎的言辭,怎知祖師只是淡淡地回答:「毫無功德。」武帝一臉狐疑,百思不解:「何以無功德?」。祖師道:「陛下所做的一切,仍屬有漏之因,將來僅感人天福報而已;如同隨著身形的虛影,看似存在,卻只是幻妄的假相,因此仍非真實的解脫。」誠所謂「住相佈施生天福,猶如仰箭射虛空。」有相的佈施行是無法永恆的。武帝再問:「如何才是真功德?」達磨祖師為其開示:「菩提妙明真心才是最清淨、殊勝、絕妙、圓滿的,當中具足了一切恆沙智慧,而且體性本來空寂。如此殊妙的功德,並非世間可求得的。」武帝鍥而不捨地請法:「如何是聖諦第一義?」祖師答:「廓然無聖!」當武帝最後再問:「對朕者誰?」祖師只言:「不識。」
縱使達磨祖師已明白地將要旨一一托出,怎奈梁武帝卻絲毫不能領悟。有道是「話不投機半句多」,祖師見弘化的因緣尚未成熟,便毅然「一葦渡江」,棲止於嵩山少林寺,面壁九年,端坐不動,因此人皆稱其為「壁觀婆羅門」。
是到了將般若智慧之燈轉照中國的時候了。達磨祖師以逾百之齡遠渡重洋,歷經三番寒暑,於梁武帝普通年間抵達中國南海(即今日之廣州)。此時,虔信佛法的梁武帝聽說達磨祖師親臨中土教化之訊,便毫不遲疑地立刻派遣使者迎請祖師至金陵。
武帝一見祖師,便迫不及待地問:「朕自從登基以來,積極地興造了無數塔寺,印製了諸多經典,而且所供養的僧尼也不可計數。請尊者說說看,我的功德有多大呢?」武帝一心期盼能聽到一席讚歎的言辭,怎知祖師只是淡淡地回答:「毫無功德。」武帝一臉狐疑,百思不解:「何以無功德?」。祖師道:「陛下所做的一切,仍屬有漏之因,將來僅感人天福報而已;如同隨著身形的虛影,看似存在,卻只是幻妄的假相,因此仍非真實的解脫。」誠所謂「住相佈施生天福,猶如仰箭射虛空。」有相的佈施行是無法永恆的。武帝再問:「如何才是真功德?」達磨祖師為其開示:「菩提妙明真心才是最清淨、殊勝、絕妙、圓滿的,當中具足了一切恆沙智慧,而且體性本來空寂。如此殊妙的功德,並非世間可求得的。」武帝鍥而不捨地請法:「如何是聖諦第一義?」祖師答:「廓然無聖!」當武帝最後再問:「對朕者誰?」祖師只言:「不識。」
縱使達磨祖師已明白地將要旨一一托出,怎奈梁武帝卻絲毫不能領悟。有道是「話不投機半句多」,祖師見弘化的因緣尚未成熟,便毅然「一葦渡江」,棲止於嵩山少林寺,面壁九年,端坐不動,因此人皆稱其為「壁觀婆羅門」。
法脈傳承
達磨祖師多年的壁觀,就在神光法師(於達磨祖師門下名為「慧可」)於雪地中精誠斷臂求法時劃下句點。達磨祖師傳法予慧可大師,又傳授《楞伽經》四卷,並說一偈:「吾本來茲土,傳法救迷情。一華開五葉,結果自然成。」達磨祖師為首位將如來心法傳至中土者,因此被尊為禪宗東土初祖;禪宗在中土的弘化,經過二祖、三祖、四祖……至今續揚不絕。而一花開五葉,即開展了禪宗的五家宗派──臨濟宗、曹洞宗、法眼宗、雲門宗、溈仰宗。其中尤以臨濟宗最為綿延不絕,有所謂的:「臨濟兒孫滿天下」之譽。
達磨祖師多年的壁觀,就在神光法師(於達磨祖師門下名為「慧可」)於雪地中精誠斷臂求法時劃下句點。達磨祖師傳法予慧可大師,又傳授《楞伽經》四卷,並說一偈:「吾本來茲土,傳法救迷情。一華開五葉,結果自然成。」達磨祖師為首位將如來心法傳至中土者,因此被尊為禪宗東土初祖;禪宗在中土的弘化,經過二祖、三祖、四祖……至今續揚不絕。而一花開五葉,即開展了禪宗的五家宗派──臨濟宗、曹洞宗、法眼宗、雲門宗、溈仰宗。其中尤以臨濟宗最為綿延不絕,有所謂的:「臨濟兒孫滿天下」之譽。
只履西歸
後魏孝明帝年間,就在第六度遭異己者下鴆毒害後,達磨祖師心思中土的度化因緣已然終止,既已得慧可嗣法,達磨祖師便端坐而化。三年後,節使宋雲從西域歸返東土,途中遇見達磨祖師手提一隻鞋履,翩翩獨往西天,並對他說道:「皇帝已崩殂了」。宋雲回京後,將途中偶遇祖師一事上奏,於是孝莊帝命人啟棺驗證,棺中卻僅見一隻革履罷了,因此舉朝為之驚歎。達磨祖師所留下的「只履西歸」等行誼,至今乃為家家戶戶所共曉。
後魏孝明帝年間,就在第六度遭異己者下鴆毒害後,達磨祖師心思中土的度化因緣已然終止,既已得慧可嗣法,達磨祖師便端坐而化。三年後,節使宋雲從西域歸返東土,途中遇見達磨祖師手提一隻鞋履,翩翩獨往西天,並對他說道:「皇帝已崩殂了」。宋雲回京後,將途中偶遇祖師一事上奏,於是孝莊帝命人啟棺驗證,棺中卻僅見一隻革履罷了,因此舉朝為之驚歎。達磨祖師所留下的「只履西歸」等行誼,至今乃為家家戶戶所共曉。
結論
達磨祖師會佛心印,發明宗要,懷著「不忍眾生苦、不忍聖教衰」的慈心悲願,逾海越漠來至中國。行化期間所弘傳的,不外乎安心大法,令人外摒諸緣,內心無喘,凝住壁觀,寂然不動,即得入道。教法中,〈達磨二入四行觀〉是最為眾人熟稔的,其中提到入道二途,即「理入」與「行入」。「理入」直截心源,深信眾生本具如來真性,於理不疑;「行入」則藉報冤行、隨緣行、無所求行及稱法行四法,使人行解相應、釋疑解惑,進而明佛心宗。
〈永嘉證道歌〉云:「法東流,入此土,菩提達磨為初祖,六代傳衣天下聞,後人得道無窮數。」從西天二十八祖、東土初祖達磨祖師之大弘明心法門,乃至於今日「中台廣傳,落地生根」,一切教化均在使眾生普沾法益,深契自心覺性,令自家珍寶明明歷歷,朗朗而現!
達磨祖師會佛心印,發明宗要,懷著「不忍眾生苦、不忍聖教衰」的慈心悲願,逾海越漠來至中國。行化期間所弘傳的,不外乎安心大法,令人外摒諸緣,內心無喘,凝住壁觀,寂然不動,即得入道。教法中,〈達磨二入四行觀〉是最為眾人熟稔的,其中提到入道二途,即「理入」與「行入」。「理入」直截心源,深信眾生本具如來真性,於理不疑;「行入」則藉報冤行、隨緣行、無所求行及稱法行四法,使人行解相應、釋疑解惑,進而明佛心宗。
〈永嘉證道歌〉云:「法東流,入此土,菩提達磨為初祖,六代傳衣天下聞,後人得道無窮數。」從西天二十八祖、東土初祖達磨祖師之大弘明心法門,乃至於今日「中台廣傳,落地生根」,一切教化均在使眾生普沾法益,深契自心覺性,令自家珍寶明明歷歷,朗朗而現!
其文引用至
中台世界---菩提達摩祖師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